什么是數字化?
數字化這個概念最早是國際咨詢公司Gartner提出的,認為數字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。
經過多年的演變早已有了不同版本解讀,簡單地理解就是:利用互聯網+信息系統占主導進行經營,以人為輔助的方式,就是數字化。
舉個例子
銷售找客戶—見面交易—生產—記錄發貨—等反饋售后,這是最傳統的模式。
但問題也顯而易見,銷售離職帶走客戶、訂單記錯或遺漏等等,對企業經營都是風險,客戶在體驗上也是被動的。
數字化呢,線上獲客—分派銷售溝通—系統下單/線上交易—生產完成—系統發貨—確認收貨—產品使用周期回訪—客戶關系維護提醒—老客戶營銷。
當然這是理想化的流程,包括前端營銷和經營管理兩大模塊,能做好一部分就說明企業的數字化進行的不錯。
我的公司算數字化嗎?
從上邊的理解來判斷,如果你的日常經營仍然是以人為主,那么很遺憾不是。
但如果日常經營可以依靠互聯網/計算機系統運行,人為的干預更多是設定系統運行的規則,那就可以算數字化了。而且通常這類公司抗風險能力和經營狀況也要好于沒實現數字化的。
數字化變得越來越重要,甚至納入國家戰略方向。正是因為人的因素降低,提前控制了人所產生的各種問題。
比如人才流失、工作疏忽,都是因為人而產生的經營問題。再比如這次疫情,因為人們無法出門導致很多線下的經營活動無法進行,讓那些線上運營的店鋪賺得盆滿缽滿。
實現數字化有多復雜?
如果公司目前還全靠人力為主,比如銷售、生產、貨運等,實現數字化的難度是不是很大?
其實也容易:先開展一部分業務提升增量,再逐漸提升業績占比與重要性。數字化是一步步走出來的,想獲得初步的業績增量并不遙遠,難的是后期的量變引發質變。
從實施來看,只要有機會踏入這道門,很多事情都會順理成章,而且市面上已有很多成熟的工具與經驗,企業只需按自身行業特點明確要求,由專業的服務商實施即可投入使用。
數字化不是替代人,而是把需要人處理的業務流程標準化、模塊化,甚至代替人無法操作的那部分工作。比如自助獲客、線上交易,人在數字化業務流中只需負責模塊中的一部分。
對于老板而言沒有人是不可替代的,不會因為某個人才的流失而使業務無法運轉;對員工而言在降低了常規工作的同時,釋放了時間和精力來進行更有價值的創造工作。
說到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數字化被提上了國家級議程,這也符合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型戰略。
中企動力幫企業實現的數字化是什么?
作為國內知名SaaS公司,中企動力最早提出了幫中企動力業實現數字化智能經營,產品結構側重于企業營銷層面的數字化服務,畢竟提升業績、更好的生存下去才是企業最關注的問題。
早在2016年,中企動力將網站業務更名為門戶,當時也有很多人不理解,但其實這背后的邏輯就是數字化營銷的核心邏輯,即打開數字化之門,從前端營銷展示、線上獲客開始,將企業的經營帶入數字化之路。
從產品形態來看也不僅僅是一次普通更名,比如客戶獲得線上商機后,通過門戶自帶的營銷系統,可以快速的按照數字化路徑向下推進,即在網站類產品中直接嵌入后端經營所需的系統功能,降低企業的投入和應用難度。
中企動力的門戶產品背后依托的是中企動力云平臺整體的營銷邏輯,企業可以對產品進行無縫切換,滿足不同時期的經營需要。通過標準平臺還可以對接各種企業原有或新購買的系統工具,最快捷的實現企業數字化。
但只依靠門戶來實現企業數字化必然是不夠的,畢竟門戶承載的是信息匯集與分發的作用,想要進一步擴大線上客戶數量,還需要配套的推廣幫中企動力業享受互聯網帶來的增長。
有了一定的線上營銷經驗,則可以直接搭建店鋪進行線上交易,電商商城結合時下最熱的直播、群推廣等,你的企業在數字化營銷這塊也算得上走在前沿了。
當然,這只是一套標準流程,并不是絕對的,還是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而定。
只一句:邁出第一步,推開數字化之門,然后去擁抱互聯網帶來的改變。